工程造價專業在2021年還是很搶手的,可為“錢”途無量;但不少朋友們都會因為造價的專業性太強導致望而卻步!華美造價培訓中心為您解讀,2021年學造價有前途嗎?真的很難嗎?
1、政策干預減少,投標自主性增強。
建辦標〔2020〕38號-住建部印發工程造價改革工作方案,取消最高投標限價按定額計價的規定,逐步停止發布預算定額發布。這一文件出臺可以說一石激千層浪,預示著將來官方對建筑工程項目的行政干預會越來越少。官方的行政文件少,工程造價的市場化進程腳步就加快了,套在工程造價人員身上的枷鎖就減輕了,什么取費基數、費率,一切按市場計取,預計要發生的措施費、設計費、管理費,堅決計取,如同問題所述:只是裝修改造工程,沒有混凝土鋼筋工程,可以計取垂直運輸嗎 ?答案:當然要計取措施費,因為裝修材料也需要通過垂直運輸才能到達施工部位,如果認為垂直運輸包含混凝土鋼筋運輸成本,可以人為自行用系數打折,如果感覺垂直運輸費離預計成本太遙遠,可以改取材料二次搬運費,總之目的是為了滿足實際成本需要。預計不會發生的費用,讓取也不取,如施工方案都是白天施工,夜間施工費有取費費率也可以直接調整為0不予以計取費用。實物量工序可以得出相對通用的人、材、機消耗量,這叫“定額”,但能夠共享通用的措施費率一定是無用的數字,因為不可能有兩個工程措施費用消耗量雷同的項目,用經驗公式計算的措施費率現階段都是在湊數,也就是把不應該取費的項目計價了,把應該計高價項目按定額費率計少了,最終總成本以盈補虧看似費用持平承包方也沒有吃虧,但突然有一個項目在竣工結算時審計方提出你們工作時間都在白天,之前計取的夜間施工費要扣除,于是承包方非常不解地將問題發到平臺請專家評判,七嘴八舌的回復響起:沒發生就不給錢。再反問一句如果實際發生了但之前沒計價的措施項目結算時是否應該如何考慮增加費用?全場頓時無聲?此普_的答案依據只是來自某某文件規定,所謂的正確性依據經不起任何推敲。隨著投標報價真正走入清單計價時代,投標人對自己所報的工程量清單綜合單價可以自己做主時,組出的價格越來越客觀、合理,結算時的爭議和糾紛就會越來越少,一切價格按市場調節,不受指導性文件的條條框框約束,組價將會越來越透明,越來越容易。
2、工具變先進,工作變輕松。
工程造價用的工具越來越先進,算量軟件的填充、識別線、數點位功能會極大提高算量工作效率,對比之前計算器、比例尺,算量紙用電子表格輸入公式算量精度大大提高。工程造價人員害怕的工程算量工作變得不那么枯燥了。隨著BIM技術的普及,工程造價人員之前繁瑣的工作內容變得輕松。
3、工程造價理論基礎越來越完善。
2003版清單計價規范是照搬照抄,直接翻譯,2008版與2013版清單規范是摸著石頭過河,規范想結合國內具體情況修改但又出現了條款上的許多漏洞和矛盾之處,之后的清單規范在大原則上會繼承國外清單計價的思想體系:就是誠信為本、客戶至上、信守契約、互惠共贏。誰制造的錯誤誰承擔責任,而不是象現在操作,誰出的錯誤都由承包人背鍋。此外具體細節會參考國內特色,如甲供材具體計價、實施、計稅、退還等程度操作都會有明確的規范條款說明,不會出現一個地區一種各自為政的操作方法,讓同行調個單位,換個項目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政策變幻導致環境變化后,一夜之間就從資深人士轉化為什么都不會的小白。
華美造價培訓小編想說的就是,造價行業前景還是不錯的;別去擔心工程造價有多難,世上有一個人可以會,理應你下功夫也能會!具體的實操環節,就交給華美吧!